山砂和机制砂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山砂和机制砂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一、山砂的物理性质

  1. 粒度组成

山砂的粒度组成是指砂粒的粒径分布情况。山砂的粒度组成主要受地形、地貌、成因和风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山砂的粒度组成较宽,粒径范围在0.075mm至5mm之间,且粒径分布不均匀。


  1. 粒形

山砂的粒形是指砂粒的几何形状。山砂的粒形主要有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和尖角形等。其中,圆形和椭圆形的砂粒较多,多边形和尖角形的砂粒较少。


  1. 表面粗糙度

山砂的表面粗糙度是指砂粒表面的凹凸程度。山砂的表面粗糙度较高,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表面粗糙度高的砂粒,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1. 吸水率

山砂的吸水率是指砂粒在一定时间内吸收水分的能力。山砂的吸水率较高,一般在6%至10%之间。吸水率高的砂粒,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含水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


  1. 压碎值

山砂的压碎值是指砂粒在受到压力作用时破碎的程度。山砂的压碎值一般在20%至30%之间。压碎值高的砂粒,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一定影响。


  1. 磨损度

山砂的磨损度是指砂粒在磨损过程中损失的质量。山砂的磨损度一般在5%至10%之间。磨损度高的砂粒,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二、机制砂的物理性质

  1. 粒度组成

机制砂的粒度组成较山砂均匀,粒径范围一般在0.075mm至5mm之间。机制砂的粒度组成可以通过筛分、洗砂等工艺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1. 粒形

机制砂的粒形主要受破碎设备的影响,主要有圆形、椭圆形和尖角形等。其中,尖角形的砂粒较多,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1. 表面粗糙度

机制砂的表面粗糙度较山砂低,但仍然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表面粗糙度低的砂粒,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含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1. 吸水率

机制砂的吸水率较山砂低,一般在3%至5%之间。吸水率低的砂粒,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1. 压碎值

机制砂的压碎值较山砂低,一般在10%至20%之间。压碎值低的砂粒,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1. 磨损度

机制砂的磨损度较山砂低,一般在2%至5%之间。磨损度低的砂粒,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总结:

山砂和机制砂在物理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山砂的粒度组成较宽,表面粗糙度较高,吸水率较高,压碎值和磨损度较高;而机制砂的粒度组成较均匀,表面粗糙度较低,吸水率较低,压碎值和磨损度较低。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工程需求和砂料特性,合理选择山砂或机制砂,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

猜你喜欢:高压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