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的景观设计是一种突破传统布局形式与结构形态的设计方法,它通过随意拼接、先打散后冲突性的布置与叠加方式,对景观空间结构进行变化、弯曲、解体、错位和颠覆,形成一个散乱、残缺、变化的,无序、不和谐、不平衡的空间形象。具体设计方法包括:

对完整、和谐的形式系统的解构:

解构主义景观设计师会打破传统的中心、有序、逻辑、整体、和谐等形式美准则,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空间叠合方式,如点、线、面的组合,以增强空间伸缩性与可塑性。

对中心论解构:

解构主义认为固定空间思维惯性是不合理的,因此在设计中会安排一个或多个中心,打破空间等级的划分,代之以更具有前瞻性和弹性的空间组织形式。

对功能意义与价值的解构:

解构主义质疑传统的功能主义观念,认为建筑的功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的、可变的。在景观设计中,这意味着空间在功能意义上具有交换性和不确定性,强调空间在运动过程中的活动和事件的诱发。

对确定性的解构:

解构主义提出混沌理论,质疑建筑空间的确定性。在景观设计中,这意味着空间结构可以是非线性的、动态的,强调空间在运动中的活动和事件的诱发,而非仅仅是提供功能空间。

对空间结构体系和形式系统的解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设计美学系统:

解构主义设计师通过对现有空间结构体系和形式系统的解构,创造出新的设计语言和美学标准,如裂解、悬浮、消失、分裂、拆散、移位、斜轴、拼接等手法。

利用悬挑等手法强化视觉感受:

通过将大型体块以悬浮方式或微型结构支撑,制造强烈的不稳定视觉冲突,同时保证其牢固性,这种设计手法既美观又安全。

解构主义景观设计的创作手法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强调个性化和创新性,为景观场所的丰富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