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级配标准对砂料质量有何要求?
机制砂级配标准对砂料质量的要求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混凝土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与耐久性。而混凝土的质量又与砂料的质量密切相关。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因其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性能稳定等优点,在混凝土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机制砂的级配对其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制砂级配标准对砂料质量的要求。
一、机制砂的定义及分类
机制砂是指由天然岩石、工业废渣或尾矿等原料经机械破碎、筛分等工艺制成的细粒建筑材料。根据原料来源,机制砂可分为天然机制砂和人工机制砂两大类。
天然机制砂:以天然岩石为原料,经破碎、筛分等工艺制成的砂。
人工机制砂:以工业废渣、尾矿等为原料,经破碎、筛分等工艺制成的砂。
二、机制砂级配标准
机制砂的级配是指砂粒粒径分布的规律。根据我国现行标准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规定,机制砂的级配应满足以下要求:
砂粒粒径范围:0.16mm~4.75mm。
砂粒粒径分布:砂粒粒径分布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机制砂级配要求
粒径(mm) 0.16~0.63 0.63~2.5 2.5~4.75
累计筛余(%) ≤5 ≤15 ≤30
- 砂粒形状:砂粒形状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机制砂形状要求
形状类别 球形度 矩形度
优 ≥0.7 ≤0.3
良 ≥0.5 ≤0.5
合格 ≥0.3 ≤0.7
三、机制砂级配标准对砂料质量的要求
级配要求:机制砂的级配应符合上述标准,以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的级配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耐久性。
砂粒粒径要求:砂粒粒径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过大或过小的粒径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过大的粒径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过小的粒径则会使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差。
砂粒形状要求:砂粒形状应满足规定要求,过大的球形度和过小的矩形度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良好的砂粒形状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砂料质量要求:机制砂的砂料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含泥量:含泥量应小于3%,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2)含粉量:含粉量应小于5%,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3)含石量:含石量应小于2%,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4)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应小于0.5%,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四、结论
机制砂级配标准对砂料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良好的级配和砂料质量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砂料的生产和检验,以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猜你喜欢:磨矿专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