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测绘所需时间
地震测绘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地震发生的具体情况、测绘技术的先进程度、以及测绘人员的响应速度等。以下是一些关键时间点的信息:
在四川省汶川地震期间
5月12日晚开始,测绘系统开通“绿色通道”,每天24小时不间断为抗震救灾提供测绘成果。
5月13日当天,1300余幅由四川省测绘局提供的全省1∶5万地形数据等基础地理信息成果迅速送达。
从获得卫星影像数据到生成影像地图要几天时间,但灾情发生后测绘人员实行24小时轮班,出图最快缩短到数小时。
一般情况下的地震速报
对于特大地震,距震中较远的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震波比较完整,测量震级的结果会更为精确。
由于距离震中较远,这里的地震仪接收到地震波所需的时间会比较长,例如距离震中1500公里的台站接收到地震波最大振幅需要7分钟左右,再精确计算出震级则需要更多时间。
通常情况下,在震后几分钟内地震部门会先发布地震速报信息,以便政府快速做出相应抗震救灾工作部署。
在最短时间内确定的地震震级由于数据量少,误差会大一些,当大部分台站都完整接收后,再经过精确计算,对震级进行重新修订。
地震测绘技术的进步
2019年,我国地震监测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在川西、西藏新建测震台110个。
地震速报时间进一步缩短,国内地震自动速报平均用时从2017年的3分钟缩短到2分钟,正式测报平均用时从2017年的15分钟缩短到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