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起诉短信通知的接收时间如何计算?
在我国,被起诉短信通知的接收时间是一个涉及诉讼时效和程序正义的重要问题。准确计算接收时间对于被告及时应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详细探讨被起诉短信通知的接收时间如何计算。
一、短信通知的法律性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短信通知的法律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通知,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日内作出答复。”可见,短信通知属于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通知,具有法律效力。
二、短信通知的接收时间计算方法
- 以短信送达时间为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将诉讼文书送达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应当依照下列规定进行:……(三)通过电报、电传、电话、短信等通讯方式送达的,以通讯方式记录的日期为送达日期。”因此,短信通知的接收时间应以短信送达时间为准。
- 短信送达时间的确定
(1)发送时间:若短信是通过手机发送的,则以发送时间作为送达时间。发送时间可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记录查询。
(2)接收时间:若短信是通过短信平台发送的,则以短信平台记录的接收时间为准。一般情况下,短信平台会记录短信发送成功后的接收时间。
- 短信未送达的情况
(1)短信发送失败:若短信发送失败,则视为未送达。此时,人民法院应采取其他送达方式,如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
(2)短信被拦截:若短信被手机拦截软件拦截,导致当事人未收到短信,则视为未送达。此时,人民法院也应采取其他送达方式。
三、特殊情况下的短信通知接收时间计算
- 当事人未开机或信号不稳定
若短信发送时,当事人未开机或所在地区信号不稳定,导致短信未能成功发送或接收,则应视为短信送达时间存在争议。此时,人民法院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如通话记录、亲友证言等,综合判断短信送达时间。
- 当事人故意不接收短信
若当事人故意不接收短信,如关闭手机、删除短信等,导致短信未能成功送达,则视为当事人故意逃避诉讼。此时,人民法院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故意逃避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对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
四、结语
被起诉短信通知的接收时间计算对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计算短信通知接收时间时,应以短信送达时间为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对于特殊情况下的短信通知接收时间,人民法院应依法妥善处理,确保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IM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