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是我国首个综合性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院位于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研究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繁荣发展。

一、发展历程

  1. 成立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科学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社会科学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决定成立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1. 发展阶段

(1)筹备阶段(2011年):研究院成立之初,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明确了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

(2)发展阶段(2012-2016年):研究院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3)成熟阶段(2017年至今):研究院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基地。

二、学科体系

  1. 学科设置

研究院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一级学科,涵盖40多个二级学科。


  1. 学科优势

(1)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经济学:在政治经济学、经济史、世界经济、区域经济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

(3)法学:在宪法学、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

(4)教育学:在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比较教育学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5)文学:在文艺学、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

(6)历史学:在历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7)管理学:在管理学理论、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

(8)艺术学:在艺术学理论、音乐学、美术学等方面具有突出特色。

三、人才培养

  1. 培养目标

研究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 培养模式

(1)本科生教育:注重基础理论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制,强化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研究生。

(3)博士后研究:依托研究院的学术资源和科研平台,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

四、学术研究

  1. 研究方向

研究院设有多个研究所,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马克思主义理论

(2)经济理论与政策

(3)法学与政治学

(4)教育理论与政策

(5)文学与艺术学

(6)历史学

(7)管理学


  1. 学术成果

研究院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包括:

(1)出版学术著作

(2)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3)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4)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

五、社会服务

  1. 政策咨询

研究院积极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咨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 企业合作

研究院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1. 社会公益

研究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高素质社会科学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繁荣发展。未来,研究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考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