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假名的由来

日语假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公元五世纪中叶,当时日本人民开始使用汉字作为表间符号来书写日语。这一方法被称为“万叶假名”,其中汉字被用作表音符号,而非表意文字。例如,日语中的“山”读作“やま”,在《万叶集》中就用“也麻”两个汉字来书写。随着时间的推移,万叶假名逐渐简化,只写汉字楷书的偏旁,形成了“片假名”。

另一方面,柔和的汉字草书适合于书写日本和歌,逐渐形成了一种简练流畅、自由洒脱的字体,这就是“平假名”。平假名如“安”→“あ”,“宇”→“う”等,主要用于书写和歌和物语。

到了九世纪中旬以后,日本的文字系统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汉文,另一则是“平假名”文。而片假名则是为了解读汉文而出世,主要用于标注外来语和特殊词汇。

总结起来,日语假名的发展经历了从万叶假名到平假名,再到片假名的过程。万叶假名是汉字作为表音符号的早期形式,平假名源自汉字草书,片假名则来自汉字楷书。这些假名都是基于汉字字形简化或草化而创造的表音文字,使得日本人能够用自己的文字记录和表达本国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