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采样测绘方法
测绘土壤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样点的选择
在了解污染源、污染方式以及污染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全面考虑土壤的类型、成土母质、地形、天然植被或农作物等情况安排采样点。
采样点应均匀分布,避免在堆过肥料的地方、田埂、沟边及特殊地形部位采样,以提高样品的代表性。
采样方法
对角线采样法:适用于污水灌溉地块,在对角线各等分中央点采样。
梅花形采样法:适用于面积不大、地形平坦、土壤均匀的地块。
棋盘式采样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基本完整、土壤不太均匀的地块。
蛇形采样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形不太平坦、土壤不够均匀且需取较多采样点的地块。
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视采样目的而定,一般采耕层0-20cm。对于研究土壤物理性质或水分关系的样品,可能需要采集更深层次的土壤。
采样工具与容器
使用清洁、无污染的采样工具,如土钻、铁锨、小土铲等。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装入布袋或聚乙烯塑料袋中,内外均应附标签,标明采样编号、名称、采样深度、采样地点、日期、采集人等信息。
样品干燥
对于含水量较高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方法可以选择自然风干、烘箱干燥或真空干燥等。烘箱干燥时,温度一般控制在105℃左右,干燥时间根据样品含水量而定。
样品研磨与筛分
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进行研磨,使其达到分析所需的粒度。
使用土壤筛对研磨后的样品进行筛分,去除过大或过小的颗粒。筛分粒度根据分析指标确定,如全量养分<0>
样品混合与均质化
将筛分后的土壤样品充分混合,确保分析的均匀性。
记录与核查
采样前熟悉有关的技术要求,包括布点原则和点位分布图、采样区域的交通图、土壤类型图和地形图等。
根据监测方案利用GPS找的目标采样点位,确认判断是否符合布点原则和土壤采样基本要求,在允许范围内优选采点,记录实际点位坐标。
记录调整后的点位信息,并拍摄8张核查照片。
这些方法有助于确保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从而为后续的土壤分析和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