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时泊岸如何处理

在景观设计中,泊岸处理是水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安全性、观赏性和亲水性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泊岸处理方法和原则:

园林泊岸石的使用

园林泊岸石,又称假山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极具特色和装饰性的石材,常用于假山的搭建和园林景观的点缀。泊岸石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包括山石、台石、瀑布石、湖石等,每种石头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和造型。

泊岸石不仅可以用于园林中的假山构建,还可以应用于水池边缘、花圃、亭台等景观点缀,勾勒出山川河流的轮廓,营造出自然山水之美。通过泊岸石的设计,园林在空间上会呈现出层次感和立体感,增添景观韵味。

亲水驳岸设计原则

安全性:驳岸设计必须满足景观安全的要求,防止因水压和流水冲刷引起的岸坡崩塌、地基沉降、驳岸倾覆和水平滑坡等问题。

观赏性:驳岸必须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和艺术特征,结合周围环境的艺术风格,形成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

亲水性:驳岸设计应考虑人的亲水需求,提供舒适宜人的休憩环境,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维持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驳岸的类型和处理方法

立式驳岸:适用于水面与陆地高差较大的水域,或建筑面积受限的情况。

斜式驳岸:相对立式驳岸更容易亲近水面,适合有充足空间的地方。

阶梯式驳岸:通过设置阶梯,使人们可以更亲近水面,同时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自然水体驳岸的作用

驳岸处理好之后,可以起到加固作用,减轻水流对沿岸的冲击。

驳岸上的植被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土风蚀和流失,具有一定的生态功效和社会效益。

生态化原则

驳岸设计应把握人与自然的设计主题,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融合,具有很高的园林艺术欣赏价值。

其他技术

自然原型驳岸: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稳定河岸,增强抗洪护堤能力。

卵石缓坡驳岸技术:在缓坡驳岸上铺设卵石、景石,形成“蝶形”断面,有利于安全和两栖动物出行,冬季防水,并结合水生植物种植,凸显自然生态感。

山石驳岸:利用就地取材的乡土天然山石,不经人工整形,顺其自然,植物栽植于山石缝隙间,展示植物与石的柔美结合。

生态袋技术:采用可循环使用的聚丙烯材料制成生态袋,内装土后形成自由变化的坡岸,压播、插播或喷播植物,适用于陡岸及缓坡的水边过渡带,满足结构稳定要求,解决河岸雨季拉坡、污染物过滤和波浪冲刷等问题。

综上所述,景观设计中的泊岸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性、观赏性和亲水性,通过合理选择驳岸类型和处理方法,营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亲水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