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景观设计指标有哪些

医院景观设计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功能分区与交通流线

功能分区包括会诊楼、住院部、急诊楼、儿童区、职工活动区(办公楼、职工食堂)等。

交通流线需要考虑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合理规划道路系统,区分不同的交通流线,如行人通道、车辆通道和后勤通道。

景观小品

具有实用功能的景观小品,如休息座椅、垃圾桶、导视标牌。

纯观赏性的景观小品,如雕塑、文化景观。

考虑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如为患者提供便于清洗消毒的休息座椅,为医护人员设置遮阳设施的休闲区。

水体的应用

通过增加水景(如喷泉、池塘、小溪)来调节局部小气候,提高空气湿度。

确保水体清洁与安全,避免滋生病菌和蚊虫。

绿植配置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实现四季常绿和色彩丰富,优先选择低过敏、高适应性的植物。

考虑植物的维护成本和对患者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植物。

照明设计

户外照明增强空间安全性和美观性,合理设计照明设备,选择耐用、节能的材料。

确保灯光不会对医院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

路径规划与无障碍设计

设计平缓的坡道代替台阶,确保通道宽度足够容纳轮椅和担架通过。

设置明显的标识,引导人流和车流方向,避免相互干扰。

康复功能

康复性景观应具备隔离或减弱空气污染、噪声、粉尘等功能,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设计康复锻炼区域,配备简单的康复器械,方便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

舒适性目标

从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出发,创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满足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采用柔和的色彩搭配,避免过于鲜艳或刺眼的颜色,营造宁静的氛围。

生态性目标

选择对康复有益的树种和植物,如松柏类植物释放的芬多精具有杀菌、抗炎作用。

设计生态友好的景观,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通过以上景观设计指标,可以创造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医院环境,满足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需求,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