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药物名称时如何处理音译?
在药物名称的翻译过程中,音译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音译能够保留原药物的发音,使得使用者更容易记忆和发音。然而,在处理音译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一、音译原则
尊重原发音:在音译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原药物的发音,尽量还原其音节和声调。例如,将“Metformin”音译为“美格鲁明”,保留了原药物的发音特点。
便于记忆:音译后的药物名称应便于记忆,便于使用者快速识别。例如,将“Lisinopril”音译为“立新普利”,既保留了原发音,又易于记忆。
符合规范:音译后的药物名称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避免出现不规范、不雅的名称。例如,将“Captopril”音译为“卡托普利”,符合规范,易于接受。
二、音译方法
单词音译:对于由多个单词组成的药物名称,可以将其中的每个单词分别音译,然后用连字符连接。例如,“Simvastatin”音译为“辛伐他汀”。
词根音译:对于由词根和后缀组成的药物名称,可以只音译词根部分,后缀部分可以根据需要保留或省略。例如,“Warfarin”音译为“华法林”,保留了词根部分,省略了后缀。
音译与意译结合:对于一些难以音译的药物名称,可以采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例如,“Cimetidine”音译为“西咪替丁”,既保留了原发音,又表达了药物的主要成分。
三、注意事项
避免歧义:在音译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歧义,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例如,将“Enalapril”音译为“依那普利”,避免了与其他药物名称的混淆。
考虑发音习惯:在音译过程中,要考虑目标语言的使用者的发音习惯,尽量使翻译后的药物名称符合其发音习惯。例如,将“Losartan”音译为“洛沙坦”,符合汉语发音习惯。
查阅资料:在音译过程中,要查阅相关资料,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例如,可以查阅药品说明书、医学词典等,了解药物名称的准确发音和含义。
适应语境:在音译过程中,要考虑语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音译方法。例如,在药品广告中,可以采用更加夸张的音译方式,以吸引消费者。
总之,在翻译药物名称时,音译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在处理音译时,我们要遵循音译原则,采用合适的音译方法,注意相关注意事项,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使用者提供准确、易懂的药物名称,提高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北京医疗器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