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测绘的要求
地质测绘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详细程度
确保工程地质图的详细性,遵循同比例尺原则进行绘制。
图上投影宽度达到2mm的地层或地质单元体,应按所选比例尺准确反映。
对于投影宽度小于2mm但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地质单元(如软弱层、标志层、断层、泉等),应使用超比例符号表示,以确保其在图上的可见性和重要性。
观测点布置应与测绘比例尺相同的地形底图保持一致,每1cm方格内平均应布置一个观测点,复杂地段适当增加观测点数量,简单地段适当减少。
计算并统计每平方千米内的总观测点数,以确保观测的密集度和准确性。例如,在测绘比例尺为1:1万的地形图上,1cm相当于实地100m,此时控制标准为每平方千米内应有100个观测点。
准确度
准确度是指图上各种地质界限与实际位置之间的允许误差范围。
对地质界限的误差进行严格控制,大比例尺测绘应采用仪器进行定点,确保地质界限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其他地段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但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确保工程地质图的整体准确性和可靠性。
资料收集与利用
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资料,并综合分析,认真研究,对重要地质问题必须经过实地校核验证。
中心突出,目的明确,针对与工程有关的地质问题进行地质测绘。
保证第一性资料准确可靠,边测绘,边整理。
注意点、线、面、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测量作业安全
高标观测仪器应架设平稳,各类拉绳及附属安全设施应拴结到位,操作员应站于安全、可靠处作业。
地下管线测量应了解管线基本情况,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管井下测量应设专人指挥。
公路沿线测量应设立明显标志,派专人指挥。
铁路沿线测量应与铁道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设立望哨岗。
登高观测作业应检查攀登工具、安全带和观测工具,并保持完好。
建筑物测量应了解建筑物结构坚固程度及周围情况,尽量避免在建筑物顶边缘作业。
露天矿区、坑道、高山陡坡和险峻地区测量作业,司尺人员应先勘明安全情况,后进行测量作业。
电网密集地区测量作业应避开变压器、高压输电线等危险区,并禁止使用金属标尺。
雷雨临近或五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测量作业。
地球物理勘探与地球化学探矿
勘探设备应进行漏电保护,仪器外壳、面板旋钮、插孔等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0MΩ/500V。
工作电流、电压不得超过仪器额定值,进行电压换档时应关闭高压。
电路与设备外壳间绝缘电阻应大于5MΩ/500V。
导线绝缘电阻每公里应大于2MΩ/500V。
作业人员应熟练掌握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知识。
供电电极附近应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测绘范围与比例尺选择
测绘范围应包括场地及其附近地段,测绘比例尺和精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可行性研究勘察可选用1:5000~1:50000的比例尺,初步勘察可选用1:2000~1:10000的比例尺。
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大比例尺适用于重要地质界限或现象的精确定位,中小比例尺适用于区域性研究。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地质测绘的详细程度和准确度,以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数据,为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