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主观因素
景观设计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过往知识与经验
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言行都是对其过往知识和经验的映射。知识和经验会影响游客的审美能力,对周边空间的知觉反应等。游客凭借过往的知识和经验,能将周边景观空间中的要素进行归纳整理,根据审美能力和需求对周边景观空间做出知觉反应,因而每个人收入眼中的景物看似相同,实则产生不同的体验感受。例如,建筑专业从业者在游览历史街区时,更多关注其中单体建筑的空间布置、细部设计以及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组织规划;而历史学者则更多对其古建筑以及器物反映出来的社会风貌加以关注。
兴趣爱好
根据旅游心理学中关于旅游知觉的分析,游客对景观要素具有选择性,而个人兴趣爱好即为一项重要依据。当游客在文旅景区关注到符合其兴趣爱好的元素或场景时,则触动内心的兴奋点,而这样的元素或场景更能激起游客的文化共鸣,与景观空间进行对话与互动,获得良好的精神体验。例如,在以体验田园生产为主题的亲子文旅活动景区中,活泼的男孩的兴趣点在于放羊、锄地,因此更倾向于这类型活动,并在其中感受田园生产的艰辛与快乐;而文静的女孩的兴趣点在于织布、采茶,因此乐在其中。
个人情感与情绪
游客在景观空间中的情感与情绪也会影响其对景观的感知和体验。例如,在宁静的湖景中,游客可能会感到放松和愉悦,而在喧闹的市区中,可能会感到紧张和压抑。这些情感与情绪会影响游客对景观的评价和记忆。
社会地位与身份
社会地位和身份也会影响游客对景观的期望和体验。例如,高社会地位的游客可能更倾向于追求高品质和独特性的景观体验,而低社会地位的游客可能更关注实用性和经济实惠。
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也会影响游客对景观的感知和体验。例如,外向的游客可能更喜欢热闹和充满活力的景观,而内向的游客可能更喜欢宁静和自然的景观。
综上所述,景观设计的主观因素包括过往知识与经验、兴趣爱好、个人情感与情绪、社会地位与身份以及性格特点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每个游客在相同的景观空间中产生独特的体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