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药名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翻译药名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了解药名来源
在翻译药名之前,首先要了解药名的来源。药名可能来源于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拉丁文、化学名等。了解药名的来源有助于正确翻译药名,避免出现误解。
中文名称:中文名称的药名通常由汉字组成,翻译时需要将汉字转换为对应的拼音或英文。例如,中药“人参”可翻译为“Panax ginseng”或“Ginseng”。
英文名称:英文名称的药名通常由英文单词组成,翻译时需要保持原有单词的拼写和意义。例如,抗生素“阿莫西林”可翻译为“Amoxicillin”。
拉丁文:拉丁文药名通常用于植物药和矿物药,翻译时需要保持原有拉丁文拼写和意义。例如,中药“黄连”可翻译为“Coptis chinensis”。
化学名:化学名药名通常由化学式或化学名称组成,翻译时需要保持原有化学式或名称。例如,药物“阿司匹林”可翻译为“Acetylsalicylic acid”。
二、遵循国际命名规范
在翻译药名时,应遵循国际命名规范,确保药名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统一性和可识别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用药名:WHO推荐用药名(INN)是国际通用的药名,翻译时应保持原有药名。例如,WHO推荐用药名“阿莫西林”为“Amoxicillin”。
国际非专利药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N)是用于非专利药品的通用名称,翻译时应保持原有药名。例如,国际非专利药名“阿莫西林”为“Amoxicillin”。
国际化学药品名称:国际化学药品名称(ICN)是用于化学药品的通用名称,翻译时应保持原有药名。例如,国际化学药品名称“阿司匹林”为“Acetylsalicylic acid”。
三、注意药名含义
在翻译药名时,要注意药名的含义,避免出现误解或歧义。
避免直译:有些药名在中文和英文中含义不同,翻译时应避免直译。例如,中药“大黄”在英文中可能被误译为“yellow earth”,而正确的翻译应为“Rheum palmatum”。
保留药效:在翻译药名时,要确保药效得到保留。例如,中药“川芎”在英文中可能被误译为“Sichuan pepper”,而正确的翻译应为“Ligusticum chuanxiong”。
四、考虑文化差异
在翻译药名时,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
避免使用文化敏感词汇:在翻译药名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文化冲突的词汇。例如,中药“龙胆草”在英文中可能被误译为“dragon bile”,而正确的翻译应为“Scutellaria baicalensis”。
保留文化特色:在翻译药名时,可以适当保留一些文化特色,以便更好地传达药效。例如,中药“人参”在英文中可以保留“ginseng”这一文化特色。
五、注意药名缩写
在翻译药名时,要注意药名的缩写,确保缩写与原药名意义相符。
避免缩写误解:在翻译药名缩写时,要确保缩写与原药名意义相符。例如,抗生素“头孢克洛”在英文中可能被误缩写为“cef”,而正确的缩写应为“cefclor”。
保持缩写一致性:在翻译药名缩写时,要保持缩写的一致性,避免出现混淆。例如,抗生素“头孢克洛”在英文中缩写为“cefclor”,在翻译其他头孢类药物时,也应使用“cef”作为缩写。
总之,在翻译药名时,要充分考虑药名的来源、国际命名规范、药名含义、文化差异和药名缩写等因素,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识别性。
猜你喜欢:专利文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