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具餐具清洗制度

一个有效的厨具清洗制度应包括以下关键要素:

预清洗

收集的厨具和餐具在洗涤前必须进行预清洗,以清除残留的菜肴和分类集放,便于清理。

清洗步骤

清洗槽:将预洗的餐具浸入第一槽里,使用清洁剂和工具(手、毛刷或海绵)清除可见的食物颗粒和油渍,洗洁液温度需维持在45-50℃。

冲洗槽:将第一槽的餐具移入第二槽温水中,冲洗掉所附着的洗洁剂,并保持第二槽水溢流。

消毒槽:将冲洗过的餐具浸入第三槽含有热水和消毒液的溶液中,消毒后让其风干,然后放入保洁柜中,保洁柜应为不锈钢制品且柜门保持关闭。

消毒方法

蒸汽消毒法:使用100℃的蒸汽将清洗过的餐具加热5分钟以上进行杀菌消毒。

氯液杀菌法:将清洗后的餐具放入含氯量高于200ppm的水溶液中浸泡2分钟以上进行杀菌消毒。

干热杀菌法:将清洗过的餐具以85℃以上的干热加热30分钟以上进行杀菌消毒。

熟食及机械用具消毒规范

刀具:生食与熟食使用的刀具分开,使用过的刀需清洗剂清洗并放热水浸泡。

清洗设备维护

定期清洗和维护清洗设备,如洗碗机、烘干设备等,并检查和更换易堵塞部件。

培训和监督

餐厅员工应接受清洗用具和消毒流程的培训,包括正确操作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并需监督员工在清洗和消毒过程中的操作。

特殊情况处理

在流感季节或疫情期间,增加用具的清洗和消毒频率。

考核制度

设立餐具清洗考核制度,确保餐具无脏污出洗碗间,并对违规情况进行罚款。

责任分工

明确食堂管理员、清洗员、消毒员等角色的职责分工,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定期深层清洁

制定定期深层清洁计划,每周或每月针对不同的用具进行彻底清洗,确保无死角。

清洗顺序

注意清洗顺序,先洗不易脏的用具,再洗易脏的用具,避免交叉污染。

保养与存放

清洗过后,确保厨房用具彻底干燥,避免霉菌滋生,并储存在专用的密闭保洁柜中备用。

通过以上制度,可以确保厨具和餐具在使用前后都达到清洁和消毒的标准,从而预防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保障顾客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