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对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动争议仲裁有何规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在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劳务派遣用工的特殊性,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维护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本文将重点解读新规对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动争议仲裁规定。

一、新规背景

2012年,我国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用工进行了规范。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劳务派遣用工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界限模糊、派遣人员权益受损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完善劳务派遣制度的意见》,对劳务派遣用工进行了全面改革。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劳务派遣用工的相关规定。

二、新规对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动争议仲裁规定

1.明确仲裁范围

新规规定,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动争议仲裁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

(1)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的条件、程序及经济补偿金问题;

(2)工资、福利待遇问题;

(3)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缴纳问题;

(4)工作时间、休息休假问题;

(5)劳动安全卫生条件问题;

(6)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问题;

(7)其他劳动争议。

2.仲裁机构

新规规定,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企业代表等组成,负责处理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动争议。

3.仲裁程序

(1)申请仲裁:劳务派遣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向劳动合同签订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申请仲裁。

(2)受理仲裁:劳动行政部门在接到仲裁申请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对符合仲裁条件的,应当受理;对不符合仲裁条件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3)仲裁审理:仲裁委员会在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组成仲裁庭,对争议事项进行审理。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其中一名为首席仲裁员。

(4)仲裁裁决: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依法作出裁决。仲裁裁决应当自仲裁庭组成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

4.仲裁裁决的执行

(1)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当事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新规对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作用

1.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保障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

2.明确仲裁范围和程序,提高仲裁效率,降低争议解决成本。

3.强化仲裁裁决的执行力,保障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总之,新规对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动争议仲裁规定,为维护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劳务派遣人员应当充分了解新规内容,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人力资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