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机制砂质量检测标准是什么?

河北机制砂质量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概述

机制砂是指通过人工破碎、筛分等工艺,从岩石、矿石等原料中生产的砂料。在建筑工程中,机制砂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了确保机制砂的质量,河北省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检测标准。

二、检测项目

  1. 粒度组成:粒度组成是评价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机制砂的粒度组成应满足以下要求:

    (1)0.1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大于5%;
    (2)0.07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大于15%;
    (3)0.15mm至5mm颗粒含量不小于50%;
    (4)5mm至10mm颗粒含量不大于15%。

  2. 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砂料的质量。根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机制砂的表观密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1)细度模数在2.3至3.0之间,表观密度不小于2.5g/cm³;
    (2)细度模数在3.0以上,表观密度不小于2.6g/cm³。

  3. 吸水率:吸水率是指砂料在一定条件下吸收水分的能力。根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机制砂的吸水率应满足以下要求:

    (1)细度模数在2.3至3.0之间,吸水率不大于3.0%;
    (2)细度模数在3.0以上,吸水率不大于4.0%。

  4. 压碎值:压碎值是指砂料在受到一定压力时破碎的程度。根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机制砂的压碎值应满足以下要求:

    (1)细度模数在2.3至3.0之间,压碎值不大于30%;
    (2)细度模数在3.0以上,压碎值不大于35%。

  5. 检测砂石混合料的含泥量:含泥量是指砂石混合料中泥分的含量。根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机制砂的含泥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1)细度模数在2.3至3.0之间,含泥量不大于3.0%;
    (2)细度模数在3.0以上,含泥量不大于5.0%。

  6. 检测砂石混合料的含粉量:含粉量是指砂石混合料中粉粒的含量。根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机制砂的含粉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1)细度模数在2.3至3.0之间,含粉量不大于5.0%;
    (2)细度模数在3.0以上,含粉量不大于10.0%。

三、检测方法

  1. 粒度组成检测:采用筛分法进行检测,将机制砂样品过筛,分别称量各筛孔的筛余量,计算各粒度等级的百分含量。

  2. 表观密度检测:采用体积法进行检测,将一定量的机制砂样品放入容积为1000ml的量筒中,称量并计算表观密度。

  3. 吸水率检测:采用吸水率测定仪进行检测,将一定量的机制砂样品放入吸水率测定仪中,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测定吸水率。

  4. 压碎值检测:采用压碎值测定仪进行检测,将一定量的机制砂样品放入压碎值测定仪中,在一定压力下测定压碎值。

  5. 含泥量检测:采用泥分含量测定仪进行检测,将一定量的机制砂样品放入泥分含量测定仪中,测定含泥量。

  6. 含粉量检测:采用粉粒含量测定仪进行检测,将一定量的机制砂样品放入粉粒含量测定仪中,测定含粉量。

四、结论

河北省机制砂质量检测标准是根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制定的,主要包括粒度组成、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值、含泥量和含粉量等检测项目。通过以上检测方法,可以全面评价机制砂的质量,确保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废旧电池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