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测绘步骤

土地测绘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接受委托

具备勘测定界资格的单位,持有用地单位或有权批准该项目用地的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勘测定界委托书后,方可开展勘测定界工作。

查阅有关文件

查阅由用地单位提供的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选址意见书及规划用地范围图;

批准的施工设计和有关资料;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前期对项目用地的审查意见。

搜集图件及勘测资料

由用地单位搜集辖区内用地管理图、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地形图、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由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用地范围图以及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搜集用地范围附近原有平面控制点坐标成果;

搜集用地界址点拟定坐标(设计坐标)或与定界有关的参考资料。

现场踏勘、制定技术方案

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收集的控制点成果资料,了解项目用地范围附近的各级控制点的石碑完好情况和现场的通视条件,以便制定合理的勘测技术方案;

对于线形和大型项目用地还应调查了解交通和地理条件。

实地调绘

实地调查核实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基本农田界线、已批准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线;

将其测绘或转绘于工作底图上,同时对现状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调查核实。

勘测定界

界标的埋设与测定,测绘界址点的解析坐标;

内业计算、编绘勘测定界图、面积量算;

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提交勘测定界成果资料

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勘测定界图。

此外,宗地测量作为土地产权的关键步骤,其流程包括:

布设国家控制网

在宗地测量的周围及范围内布设好国家控制网,根据宗地范围及相关规范来确定控制网数量。

明确界址

四邻及需要测绘的宗地的界址要明确,并在野外先踏勘并打界址点桩。

实地勘察校对

在内外业全部结束成图后,需要到实地勘察校对,并根据校对结果修改出图。

土地勘界任务受理

签订土地勘测定界委托书,并准备相关材料,如规划红线图、规划设计要点、其他权源资料(土地证书、征地批文等)。

土地勘界外业调查

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工作底图准备,权属界线和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的调绘。

资料收集准备

收集已有的地形数据和甲方提供的相关文件,包括供(征)地图(纸质与电子版)、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若已竣工提供房产测绘面积成果报告(纸质与电子版)。

地形图修测

按照地籍图测量要求,进行外业数据、地籍要素测量。

乡村土地确权登记测绘

收集行政村辖属村民组数、确立发包方编码、承包田户摸底汇总表、户籍人口信息表和农业补助基本信息;

成立文件包,收集资料、工作过程资料、提交料;

收集要丈量的村民组航拍底图、皮尺、水笔、记录本等外业工作设施工具;

落实需丈量的村民组负责人联系电话,提早预约连结好工作对接任务。

外业丈量

依照影像底图实地判绘,界线模糊的地点依如实地明显界线地物推断;

需要丈量的地点要保证丈量几何边的剖析条件,多量几条检核边;

实地与村里协调人员亲密对接核实已登记的田块户主地块编号;

丈量农田地块原则上以二轮承包为准;

关于集体土地尽量不与登记,以防田户产生纠葛和村里后期管理带来繁琐工作。

这些步骤确保了土地测绘的准确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