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骨文的文献综述
关于甲骨文的文献综述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和记录重要事件。自1899年发现以来,甲骨文的研究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系统整理的过程,成为研究古代中国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的研究历程
初步探索(1899-1934年)
甲骨文最初被当作“龙骨”售卖,直到王懿荣发现其文字价值。
1903年,刘鹗出版《铁云藏龟》,标志着甲骨文从古董转变为研究资料。
孙诒让的《契文举例》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主要在《说文》体系下分析考释甲骨文字。
理论建立与规律揭示(1934-1991年)
唐兰的《古文字学导论》提出了新的汉字构造理论和系统的文字考释方法。
罗振玉等人对甲骨文进行了大量著录,为学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理论确立与全面探索(1991年至今)
刘钊的《古文字构形研究》等作品,在“分期分类考察法”指导下,对文字形体、构形规律、演变途径进行了全面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