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翻译生物医学protocol中的致信人?
在生物医学领域,protocol(协议)作为一种规范性的文件,通常用于描述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在撰写protocol时,致信人(Corresponding Author)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准确翻译生物医学protocol中的致信人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致信人的翻译
- 英文翻译
在英文中,致信人通常被称为“Corresponding Author”。这是一个固定的术语,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翻译生物医学protocol中的致信人时,可以直接使用“Corresponding Author”。
- 中文翻译
在中文中,对于“Corresponding Author”的翻译,目前存在以下几种说法:
(1)通讯作者
这是最常见的翻译方式,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易于理解。
(2)联系人
虽然“联系人”一词在中文中较为常见,但在生物医学领域,它并不能准确表达“Corresponding Author”的含义,因此不建议使用。
(3)负责作者
“负责作者”一词在中文中较为生僻,且不能准确表达“Corresponding Author”的含义,不建议使用。
综上所述,在翻译生物医学protocol中的致信人时,建议使用“通讯作者”。
二、致信人信息的翻译
- 姓名翻译
在翻译致信人的姓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音译为主,意译为辅
在保证姓名发音准确的前提下,可适当进行意译,使姓名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2)尊重原名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名,避免随意改动。
例如,将“John Smith”翻译为“约翰·史密斯”。
- 联系方式翻译
致信人的联系方式通常包括电话、邮箱和单位等。在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电话号码
在翻译电话号码时,应保持原有格式,如“+86-138-xxxx-xxxx”。
(2)邮箱地址
在翻译邮箱地址时,应保持原有格式,如“john.smith@example.com”。
(3)单位名称
在翻译单位名称时,应尽量保持原名,如“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三、致信人信息的排版
在生物医学protocol中,致信人信息的排版应遵循以下规范:
- 单独成段
致信人信息应单独成段,与其他内容区分开来。
- 标题格式
可以使用“通讯作者”作为标题,居中排版。
- 信息格式
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应按照顺序排列,并使用项目符号或表格形式呈现。
四、总结
在翻译生物医学protocol中的致信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使用“通讯作者”作为翻译术语。
音译为主,意译为辅,尊重原名。
保留原有格式,如电话号码、邮箱地址和单位名称。
单独成段,使用标题格式,并按照顺序排列信息。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确保生物医学protocol中致信人信息的准确翻译和规范排版。
猜你喜欢:eCTD电子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