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香港大学
二战时期的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在二战时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1941年12月,日军入侵香港,导致香港大学本部大楼被炸毁,学校因此停办。在香港沦陷期间,港大的一些设施,如医学院,被迁移到成都继续办学。战后,香港大学进行了重建,并逐渐发展成为一所包含多个学院和研究领域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日军占领与破坏:日军占领香港期间,除了邓志昂中文学院和冯平山图书馆外,香港大学的其它建筑物,包括新建的科学馆,都遭到了破坏。
医学院迁移:香港大学的医学院在战争期间迁至成都正府街继续教学。
战后重建:1948年4月9日,香港大学复校,开始重建校园和秩序,并逐渐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张爱玲的见证:张爱玲在香港大学本部大楼担任看护,并将在港大的经历写成了《烬馀录》。
这些历史事件反映了香港大学在二战期间的艰难处境,以及它在战后如何克服困难,重新站立并继续其教育和研究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