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手段文献综述
财务舞弊手段文献综述
财务舞弊是企业在财务报告过程中故意提供错误或误导性信息的行为,旨在欺骗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下是对财务舞弊方式文献的综述:
财务舞弊手段
虚假记录:
包括假冒、更改或篡改财务文件和记录。
修改账户余额:
通过隐蔽或改变账户余额等手段掩盖财务状况。
偷窃:
企业通过非法手段窃取公司资金。
利用外部资产:
虚报资产、欺骗账户和欠收的财务费用。
其他行为:
如欺诈、代销、转移收入和资产等。
财务舞弊类型
虚增利润及收入类舞弊:
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扩大销售核算范围等手段虚增收入。
欺骗和隐瞒事项舞弊:
包括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
侵害组织利益的舞弊:
损害组织及其成员利益的行为。
财务舞弊理论研究
冰山理论:
将舞弊行为视作一座冰山,可见部分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原因隐藏在海平面下。
舞弊三角理论:
由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三个要素构成。
GONE理论:
由贪婪(Greed)、机会(Opportunity)、需求(Need)和暴露(Exposure)四个因素组成。
防范措施
增加独立审计部门:
在董事会中设立只对董事会负责的独立审计部门,以预防舞弊行为。
提高独立董事比例:
选择资历深、任职时间长的独立董事,以增强公司治理结构的效能。
结论
财务舞弊是一个复杂且不断演变的问题,研究文献提供了多种舞弊手段和类型的理论框架,以及预防和治理的建议。理解这些手段和理论框架对于识别、预防和应对财务舞弊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