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形态力感受

景观设计中的形态力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量感

量感是指形态在视觉或心理上给人的重量感或大小感。物理量感与心理量感不同,物理量感涉及体积、大小、多少等可测量的属性,而心理量感则与轮廓、色彩、质地、肌理等视觉和心理因素有关。在宗教性作品或纪念碑雕塑中,常常采用成倍放大的艺术处理手法,以体现高大、神秘、雄伟、庄严等感觉,如乐山大佛和美国因特网ICA总部大楼。

空间感

空间感是形态向四周扩展的感觉,分为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物理空间是实体包围的、可测量的空间,而心理空间则是没有明确边界但可以被感知的空间。心理空间在艺术效果上更具重要性,如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之家,其建筑造型充满流动感,使人在心理上产生往复运动的空间感。

肌理感

肌理感是物质属性在感觉上的反映,着重于表象。通过不同的制作方法(如绘制、喷洒、烟熏、擦刮等)可以制造视觉肌理,而通过雕刻、挤压、穿孔、拼贴等方法可以制造触觉肌理。肌理不仅可以丰富立体形态的表情,还能传达不同的情感和信息,影响人的心理反应。例如,设计中可以通过肌理形式表现热、温、凉等感觉。

形态的感知与创造

在艺术设计中,形态的感知首先需要确立一种观念,即摒弃物体的生物属性或社会概念,关注由“球体、方体、柱体、锥体”等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形态”。这种观察方式简化了景观的形体,返回到了景观最原始的形态,有助于从物象提供的造型中提炼出有益于立体的组合元素。

综上所述,景观设计中的形态力感受是通过量感、空间感和肌理感来体现的,这些感受不仅涉及视觉和心理因素,还与材料和技术应用密切相关。设计师通过这些手段创造出具有特定情感和信息传达的景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