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含义的文献综述

会话含义的文献综述

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英国哲学家Paul Grice在1967年提出。它指的是在对话中,说话者可能隐含地传达的信息,即使这些信息没有在话语中明确表达或严格暗示。

会话含义理论的发展

创立: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认为在对话中,参与者为了达到共同的理解目标,会遵循一系列相互合作的准则。

修补与重构: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对于Grice的理论进行了修补和重构,形成了新Grice会话含义理论。

会话含义的特征

可推导性(Calculability):听者可以根据说话者的言语内容推导出隐含的意义。

可取消性(Cancelability):如果说话者的隐含意义与某些信息相冲突,那么这些隐含意义可以被取消。

不可分离性(Non-detachability):隐含的意义与说话者的言语内容紧密相关,不能分离。

不可确定性(Non-determinacy):隐含的意义可能不是完全确定的,听者可能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非规约性(Non-conventionality):隐含的意义不是由语言规则直接决定的,而是由特定的语境和说话者的意图所决定。

会话含义理论的应用

文学分析:会话含义理论被用于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对话,如戏剧、小说等。

幽默分析:通过会话含义理论分析英语幽默的产生,探讨说话者如何通过隐含的方式传达幽默。

跨文化交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会话含义的产生和理解,探讨共知性和预设的作用。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的过程,以展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趋势和主要成果。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包括选定主题、检索文献、分析归类、总结归纳、批判评价等步骤,并确保内容突出重点、逻辑清晰、引证规范、评价客观。

结论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对理解日常交流中的隐含意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分析、幽默研究和跨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撰写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梳理相关研究,客观评价其贡献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