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点故事

上海西点的故事丰富多彩,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并见证了上海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变迁。以下是一些关于上海西点的传奇故事:

潘博亮与栗子蛋糕

1929年,潘博亮在霞飞路DDS西餐厅(后更名为衡山宾馆)自创了栗子蛋糕,这款甜点融合了中西方的特色,因其轻盈的口感和浓郁的栗子香、奶香和酒香,被誉为“上海的提拉米苏”。

潘博亮被誉为“西点宗师”,他的栗子蛋糕至今仍是衡山宾馆的招牌甜品,只有在这里才能品尝到那一口1929年的老味道。

海派西餐的起源

1843年,上海开埠后,欧美侨民带来了西方的餐饮文化,上海开始出现了海派西餐馆。这些餐馆沿延安路两侧开设,包括陕西南路的红房子、淮海路襄阳路一带的天鹅阁等。

海派西点的特色在于既有西洋风味,又符合上海人的口味,如蝴蝶酥、拿破仑、别司忌、哈斗、栗子蛋糕等,成为上海人钟爱的西点食品。

经典西点的传承与创新

上海的许多传统西点店如凯司令、老大昌、红宝石等,至今仍在传承经典口味,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如研发出GT焦糖酥、葱花饼干等新产品。

这些西点店不仅承载着上海人的情感与历史,也成为上海文化的一部分,如《繁花》中提到的白脱栗子蛋糕,以及《无名》中的拿破仑蛋糕。

西点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

-多部影视作品如《繁花》、《无名》等,通过描绘经典西点的制作和享用场景,勾起了观众对上海西点的美好回忆和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