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点背后的故事
每一款经典西点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增添了甜点的浪漫色彩,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和文化。以下是一些著名经典西点及其背后的故事:
提拉米苏 (Tiramisu) 故事背景:
提拉米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威尼斯,并在80年代中期走红。它是由马斯卡彭芝士、手指饼干、意大利浓咖啡、朗姆酒、牛奶、鸡蛋、砂糖和可可粉等材料制成。提拉米苏背后的一个著名故事是关于一位意大利士兵即将开赴战场,他的爱人为了给他准备干粮,将家里所有能吃的饼干、奶酪和可可粉混合在一起,制成了这份充满爱意的甜点。每一口提拉米苏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中的深情厚谊。
红丝绒蛋糕 (Red Velvet Cake)
故事背景: 红丝绒蛋糕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最浪漫的一个版本发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据说,一位穷困的烘焙师爱上了一位富裕家庭的女孩,为了赢得她的心,他创造了这款既美观又美味的蛋糕。红色象征着爱情的热情与勇气,而蛋糕的柔软则代表了他对女孩温柔的情感。最终,这段跨越社会阶层的爱情故事以幸福告终,红丝绒蛋糕也因此流传开来。黑森林蛋糕 (Black Forest Cake)
故事背景: 黑森林蛋糕的名字来源于其使用的黑樱桃酒和巧克力碎屑装饰,让人联想到神秘莫测的黑森林。关于它的故事,则充满了童话色彩。相传,在黑森林的深处,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和一位勇敢的王子。他们的爱情经历了重重考验,最终在一场盛大的婚礼上,厨师们制作了这款以森林为主题的蛋糕来庆祝。从此,黑森林蛋糕成为了爱情甜蜜的象征。泡芙 (Puff)
故事背景: 泡芙的起源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因为汉密哈顿奶油和汉密哈顿蛋糕走进了婚礼的殿堂,所以有了汉密哈顿奶油蛋糕。而深爱着汉密哈顿奶油的面包只能把爱埋在心里,变成了一只之乐夫泡芙。泡芙在历史上被人们认为是偶然发明的,奥地利的哈布斯王朝和法国的波旁王朝在长期争夺欧洲主导权后已经精疲力竭,为避免邻国渔翁得利,双方达成政治联姻的协议并举行了婚宴,而泡芙正是作为两国盛宴的压轴甜点,为长期的战争画下了休止符。后人亦因此将泡芙沾焦糖后堆成塔状,称做泡芙塔(Croquembouche),象征喜庆与祝贺之意。翻转苹果挞 (Tarte Tatin)
故事背景: 翻转苹果挞的名字来自于法国的Tatin姐妹。她们当时在卢瓦尔河区域有家自己的餐厅,有一天,她们在烤焦糖苹果挞时忘记在下面垫上酥皮了,只好急中生智将酥皮扔在了上面,最后把整个挞翻转过来放到盘子里,没想到大受好评,很快就在法国传开了。切成大块的苹果和焦糖汁一起烤,因为盘底没有酥皮的阻隔,受热更快,苹果更容易烤软,翻转后的表面也会更加有焦糖感。酥皮在上,口感也会更加酥脆,一举两得。帕夫洛娃 (Pavlova)
故事背景: 帕夫洛娃的名字来自俄罗斯著名芭蕾舞演员安娜帕夫洛娃。相传,20世纪初,一位甜点师看过她的表演后,对她灵动的舞姿念念不忘,创作了这款蛋糕。蛋白霜通过低温、长时间的烘烤,颜色雪白,口感外脆内软,中间夹着奶油,还可以搭配各式水果。这款轻盈的口感,灵感来自于帕夫洛娃优美、轻盈的舞姿。拿破仑酥 (Napoleon)
故事背景: 拿破仑酥的名字并非因为法国军事家拿破仑而得名,而是因为在很多英语国家,这种甜点被叫做了napoleon slice,中文叫法也就根据这个翻译了。实际上,这种甜点最早来自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法语中napolitain(那不勒斯)与Napoléon(拿破仑)发音相近,就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在说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玛德琳蛋糕 (Madeleine)
故事背景:
玛德琳蛋糕在法国文学家普鲁斯特的著名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多次出现。玛德莲蛋糕混合在椴树茶中的味道使“叙述者——我”回忆到自己的童年,因而成为青年马塞尔开始努力找回失去的时光并促成写作的催化剂。因此,玛德琳蛋糕也渐渐成为代表普鲁斯特与意识流小说含义的重要符号。
这些经典西点的背后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