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测绘发展历史简述

英国测绘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是光学测绘仪器时代。1730年,英国西森研制成第一台游标经纬仪,随后陆续出现了小平板仪、大平板仪以及水准仪等。20世纪40年代,光学玻璃度盘的出现使得光学经纬仪的测角精度大大提高,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这些光学测绘仪器的应用,使得测绘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得到了成熟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

随着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的发展,1963年FENNEL厂研制出第一台编码电子经纬仪,标志着常规测量方法向自动化新时代迈进。到了20世纪80年代,电子测角技术进一步发展,从编码度盘发展到光栅度盘角和动态法测角,电子测微技术也进一步提高测角精度。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这一时期,英国帝国扩张,需要更新地图以表示新的属地。1895年,《泰晤士世界地图集》的出版,反映了这一需求。该地图集在1881年在德国发行,由Richard Andree所著,是其英译本。

20世纪20年代:

1921年6月21日,国际海道测量局在英国伦敦成立,成为世界海洋测绘的资料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国际海图的编制与出版工作。国际海图的出版为海图的国际标准化奠定了基础,是现代海图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

英国测绘管理采用市场主导型管理,没有完整的测绘行政管理体系,测绘行政管理职能由一个独立的国家政府部门履行。英国军械测量局是英国最大的测绘机构,于1999年成为“企业资金组织”,但它仍是英国政府的一部分,管理并进行全国的测绘工作。同时,它已完成海外60个国家的工作。

综上所述,英国测绘发展经历了从光学测绘仪器到自动化测绘技术的转变,并在国际海洋测绘和地图编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