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匠精神例子

测绘工匠精神体现在多个测绘工作者的实际工作中,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沈志强

沈志强在测量岗位上奋斗了10个春秋,负责了10多条国家重点铁路和大型试车场测量项目,均一次性通过验收,实现了“零”差错。在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中,他亲自复测原地面,发现并解决了设计地形图与实际高差偏差的问题,最终提出了地质漏斗区的观点,并修改了轨道设计,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

龙光海

龙光海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默默奉献,从数字化作业到质量检查再到技术开发,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他参与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的挑战,他利用休息时间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实操水平,最终协助团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他还把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赤诚之心融入到行动中,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

白芝勇

白芝勇通过艰苦学习提升自我,掌握了多种测量仪器的使用与检修,并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他参与了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如台缙高速公路苍岭隧道、京沪高铁整体道床CPⅢ精密控制测量等,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节约了大量成本和时间。

陈方圆

陈方圆在测绘生产科研一线坚守七年,荣获多项荣誉和奖项。她设计研发了一套服务于地理国情监测的质量检查与生产辅助系统,在全局范围内推广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数据质量。她还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及技术流程,为生产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郝国宇

郝国宇作为一名铁路测绘员,参与了多个重大项目的测量工作,包括在肥西县中铁四局引江济淮市政桥梁标玉兰大道桥项目中的夜间跨江测量。他带领团队在恶劣环境下完成了高难度的测量任务,并研发了桥梁转体施工坐标计算及线型监测方法,为项目成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何宗友

何宗友是全国测绘技术能手、广东省劳动模范,他带领团队在多个重大项目中展现了测绘工匠精神。他注重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不断提升测绘工作的精度和效率,为广东省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地理信息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