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市面貌
长沙,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面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时间点和事件,展示了长沙城市面貌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
城市建成区由6.7平方公里增加到567.32平方公里,扩大了84.7倍。
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
五一广场的第一高楼从国货陈列馆的32米增加到长沙国金中心的452米,增高了14倍。
长永高速建成通车,武广高铁开通运营,京广、沪昆两条高铁在长沙形成“黄金十字”。
从“28式”自行车到2014年地铁2号线开通试运营,长沙正式迈入地铁时代。
2010年代
二环线建设,建湘路更名为芙蓉路,成为南北主干道。
京广高铁、沪昆高铁、中低速磁悬浮线、多条地铁线、多座跨江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相继建成。
湘江两岸风光带、洋湖湿地公园等生态项目显现,新河三角洲地区转变为文化、商业综合体。
2020年代
城市有机更新深入推进,改造重点片区14个、城镇老旧小区508个、城镇危旧房屋370栋、棚户区1690户。
实施历史文化保护更新项目6个,浏阳百川里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两清两建”行动持续进行,提升城市颜值和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