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安全常识
餐饮安全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应取得的资质
必须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和参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取得《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餐饮服务饮食安全提示
选择安全处理过的食品,食品要新鲜,有固定包装的食品要在保质期内,不要购买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
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家禽、肉类及未经消毒的牛奶被病原体污染,彻底加热可杀灭病原体,防止外熟里生。
立即吃掉做熟的食品,做熟的食品放置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食品出锅后应立即吃掉,夏秋季节在室温下存放不应超过4小时。
妥善储存熟食,要低温储存食品,婴幼儿食品要现做现吃。食品要储存在密闭容器内,注意新制作的食品和剩余食品要分开储存。
彻底再加热熟食品,储藏过的熟食品吃之前要再加热一次彻底加热,这样可以灭杀储存时生长繁殖的细菌。
避免生食与熟食接触,要把生的和熟的食物分开存放,生食品用具和熟食品用具要分开使用。
烹调加工食品前必须把手洗干净,尤其是便后和收拾生鱼、生肉、生禽之后,必须再次洗手,然后再接触其他食品。
保持厨房所有表面的清洁。
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吃东西时不要狼吞虎咽,吃东西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勤洗手
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防止病从口入。
生吃瓜果要洗净
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食用前需要清洗干净。
不随便吃野菜、野果
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食用会造成食物中毒。
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的劣质食品、饮料
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
要注意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过期食品饮料。
不喝生水
水需加热杀菌过后再饮用。
食品储存
食品的储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易腐烂的食品,如肉类、蔬菜、水果等。储存食品时,要注意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并注意保持干燥,避免与异味食品混存,以免相互污染。
食品烹饪
在食品烹饪过程中,需要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切菜时要使用独立的案板,生熟食品要分开加工和存放,生肉要在熟食之前加工,生食品要煮熟煮透,熟食品要立即食用或者保存。
食品消费
在食品消费的过程中,需要留意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情况,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避免购买过期食品,建议对食品包装进行检查,尽量避免购买变质或者破损的食品。
通过遵循以上餐饮安全常识,可以有效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保障个人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