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做法

瑶族的做法包括以下几种:

主食

大米:瑶族多以大米为主食,用甑或锅蒸煮米饭。

包谷:山地丘陵地区的瑶民多吃包谷,做法与彝族、苗族等差不多,将包谷磨成粗面,洒水搅拌至面湿透,蒸透,再搅拌,再洒水,再蒸熟。

粽粑:包括瑶族大粽子(瑶族粑粑),制作时不仅需要用粽粑叶,还要在外层裹上一层芭蕉叶。糯米中需加入草果粉搅拌,以增加特殊的香味,有的还会根据喜好加入花生等。再放入整片肥瘦相宜的五花肉,用竹条将包好的粽子缠紧。包好的粽子需大火蒸煮约10个小时。

竹筒饭:将浸泡的大米和咸菜烤肉等,放入竹筒内,放进明火堆煨饭至熟,这样制作出来的竹筒饭清香扑鼻,十分美味。

菜肴

煮青菜:瑶族菜肴取材于自然,绿色生态,很多蔬菜在自家地里就可以采摘。

磨豆腐:包括肉汤煮油炸豆腐,豆腐中夹进肉、葱、姜等蒸着吃。

烟腊肉:瑶族制作的腊肉选用新鲜的猪肉,置于炉灶烟窗悬挂,凭烟熏干。腊肉色泽鲜艳,肉质紧实,味道醇香。可以直接切片食用,品尝其原汁原味;也可以与其他食材一起炒制,如腊肉炒竹笋、腊肉炒蒜苗等。

打油茶:将茶叶、花生、芝麻、糯米等食材放入锅中炒制,然后加入水煮沸,再用特制的工具将茶叶等食材捣碎,使茶汤变得浓稠。打油茶口感醇厚,香气扑鼻,具有提神醒脑、驱寒保暖等功效,深受瑶族人民喜爱。

过水糍:选取上等糯米用碱水浸透,打粉后做成圆团,切块上碟,粘上浓糖汁或糖粉食用,也有人包菜食用。此食品具有清凉爽口,味美不腻,消食健胃的特点。

果蒸粽:以糯米、板栗、红枣、退皮绿豆、猪肉等为原料,制作方法是将糯米浸透,捞出用大竹叶包裹,并在糯米中放入用盐、糖、香料、豆腐乳、酒渍制过的猪肉和板栗、红枣、绿豆等,捆扎好,放入锅内蒸熟透后,将果蒸粽上碟,加上鲜辣椒卤水及芫荽等调料,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