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窑做法

瓷窑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淘泥:

这是制瓷的第一道工序,主要是将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摞泥:

淘好的瓷泥不能立即使用,需要将其分割开,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及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两种。

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许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上釉:

画好的瓷坯,表面粗糙,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烧窑:

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现在的窑有气窑、电窑等。

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成瓷后可能还需要进行缺陷的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