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顺梁做法

古建顺梁的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顺梁法

顺梁是平行于面宽方向的梁,与正身部分的梁架成正角。

顺梁的标高、断面、形状及做法等方面均与对应的正身梁架相同。

当梁下面有柱子承接时,梁头做成挑尖梁头形式,通过柱头科斗拱落在山面檐柱头上。

趴梁法

如果梁下面没有柱子承接,则不能采用顺梁法,只能改用趴梁法。

趴梁的外端头不是落在柱头上,而是扣在山面檐檩上,梁底与山面檐檩的立面中线相平(有时也可能略高或略低于檐檩中线,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额或枋

古建筑顺面阔方向的横向构件一般为“额”或“枋”,起联系各排架柱子的作用,并不起承重梁的作用。

顺梁虽也是顺面阔方向,但它起承重作用,为了与额、枋相区别,故称它顺梁。

扒梁和踩步金梁

在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中,增加扒梁和踩步金梁来解决结构上的变化。

踩步金的短梁后端插在金柱上时,称为顺梁;后端架在五架梁或七架梁上的称扒梁。